我們在安平古堡站下車, 開始了安平的一天遊。偶爾穿過小巷遊覽了甚少旅客介紹的海頭社區劍獅牆和鹽水溪口濕地, 然後才到達安平必遊景點 – 德記洋行。 德記洋行和樹屋是一併遊覽的, 我們的計劃是先往樹屋, 然後才參觀三級古蹟的德記洋行。
德記洋行的出口處有一幅巨型的台南市安平區觀光導覽地圖, 十分清楚顯示安平區各景點的位置。這地圗也就是我們手上兩張細小黑白地圗的合併版, 強烈建議台南旅遊局列印這彩色地圗給一些沒有智能手機的傳統旅客使用。
台南市安平區觀光導覽地圖
在售票亭買了參觀樹屋和德記洋行的全票, 每位是新台幣伍拾元, 頗為便宜。票子上有樹屋的簡單介紹和平面圖。
安平樹屋
在入口處有更詳細的安平樹屋平面圖, 讓旅客可以了解三間樹屋的位置。平面圖上也有建議的遊覽路線, 我個人覺得隨意參觀便可以, 不必按指定路線那麼黑板。
台南市安平區 安平樹屋 觀光導覽地圖
當然, 旅客最大的興趣應該是平面圖上的安平樹屋之源由。
台南安平樹屋之源由:
一八五八年, 清廷與英、法、美、俄國, 簽訂天津條約,明述台灣開放通商口岸。一八六五年, 安平開港, 名為台灣關。一八六七年以後, 洋商陸續於安平設立德記、怡記、和記、唻記、東興等洋行, 現安平樹屋一部份為當時德記洋行倉庫, 後方臨鹽水溪畔,即是昔日的港口。
一九一七年「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於德記洋行設出張所。 一九一九年「台灣鹽業株式會社」成立於安平, 在安順鹽田((今鹽田生態文化村)生產之鹽, 以手撐船運載, 沿鹽水溪經四草湖在安平樹屋後方上岸堆置於此倉庫。
從砌牆古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現況規模為日本人增改建。
據台灣鹽業公司退休場長張坤煌口述,一九三五年於此上班當時,倉庫己有榕樹盤根,可見樹齡已近百年。老榕樹氣根自屋頂上垂下攀附生根,形成「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特殊景觀,因此當地人稱之為樹屋。
走進安平樹屋, 首先出現眼前是一座顏色鮮豔奪目的橘色建築物 – 府城, 裡面展示了一些傳統工藝及售賣紀念品。府城屋子的部份外牆也成為一棵榕樹的主幹, 正是樹以牆為幹, 完全配合樹屋的主題, 生動活潑。
府城外面的花園十分寧靜優美, 當然先在這裡巡巡才參觀樹屋。
在府城外的花園流連了一會, 看到了往樹屋的參觀路線, 便沿指示進入樹屋的範圍。從樹屋入口處破舊斑駁的紅磚牆及門旁攀附的老榕樹, 已感受到這是經過多年時間洗禮而轉化成的歷史痕跡。
走進樹屋的範圍, 穿梭於榕樹間, 通道縱橫交錯, 有時看似是盡頭, 有時又突然變得窄小, 光線轉得昏暗, 不禁令人產生陰森可怕的感覺。 難怪以往這裡被當地人稱為鬼屋, 曾經一度列為禁地。
走在安平樹屋之中, 看見這幾間由樹與屋渾然天成的建築物 – 一幅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奇景, 讓人嘖嘖稱奇。雖說是奇景, 如果換轉了出現在香港, 早已給所謂高官列為廢墟清除。
在安平樹屋間的棧道穿梭來回, 好像走進了迷宮, 突然看見有一樓梯通往樹上, 心想就好像在熱帶雨林通往樹頂觀景台的繩梯, 便興高采烈的走上樓梯。
走到樓梯頂, 原來在樹屋頂上及榕樹間架設了一條行人天橋。天橋彎彎曲曲蜿蜒於榕樹間, 環繞整個樹屋。
站在橋上四周俯視, 榕樹的枝葉、枝頭、樹幹、氣根和樹屋盡收眼底; 旅客更清楚了解老榕樹的氣根如何從枝頭上垂下攀附於屋頂, 然後於屋頂及磚牆上盤根, 形成現在的特殊景觀。
我們沿天橋環繞樹屋走, 樹影娑娑, 環境寧靜, 感覺十分奇妙。突然間, 幾大群旅客匆匆湧至, 從「大聲公」傳出來的聲音在榕樹間不斷迴響, 孩童的叫囂從四周傳來。這時候, 靜思的情緒沒有了, 陰森可怕的感覺消失了, 換來是童真的心, 在樹間穿梭。
沿天橋環繞樹屋走了一圈, 接著走到樹屋後面的濕地公園。
她和小孩爭先玩踏水車, 十分開心。相信是台灣旅遊局避免樹屋過於單調, 特別擴充這一片樂園給旅客玩耍。細心一想, 其實這水車也是歷史文物。在沒有電力抽水系統之前,農民都是靠這些構造的水車抽取溝水到田地灌溉。設計是兩人手持兩邊的木棍, 然後合力不停踩踏, 將溝水抽上田地裏。真是十分艱苦的工作。
在濕地樂園玩耍了一會, 便起程往下一個目的地德記洋行。我們循另一方向沿樹屋的外圍走, 經過一草地, 放了一些好像3D圖案的巨型紙板, 十分有趣, 便停下來拍照。
接著穿過樹屋, 再一次欣賞這奇景。心裡突然閃出一個想法 – 當初當然先蓋了房子, 然後在房子四周種植榕樹乘涼; 慢慢的, 樹根不斷垂下, 漸漸的攀附房子生根; 看似房子的結構被樹根侵蝕破壞; 但想深一層, 如果不是樹根的支撐, 房子可能早已經倒塌了。
最後, 我們玩玩穿樹洞遊戲才離開。樹洞真的十分陰森恐怖, 恐怕晚間真的不敢來這裡探險。其實, 我覺得鬼怪都是心魔作祟, 只要平生不作虧心事, 有什麼可怕。
穿過樹屋, 便看到一座白色幽雅的英式建築物在不遠處, 這裡便是德記洋行。